第 3 部分阅读(1 / 2)

加入书签 本章报错

十三经概览强烈推荐:

时代。

礼ึ运篇通论礼的本原和礼制的演变,强调以礼治天下。礼ึ有“经国家,定社稷,利后嗣”的功能,“服于有礼,社稷之卫也”,“坏国丧家亡人,必先去其礼”。其中关于大同世界的论述,展示ิ了儒家思想的理想境界。

开篇托孔子之口,首先描述出个理想的“大同”社会:“大道之行也,与三代之ใ英,丘未之逮也,而有志焉。大道之ใ行也,天下为ฦ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睦。故人不独亲其亲,不独子其子,使老有所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长,矜寡孤独废疾者皆有所养,男有分,女有归。货恶其弃于地也,不必藏于已;力恶其不出于身也,不必为已。是故谋闭而不兴,盗窃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不闭。是谓大同。”

接着又托孔子之ใ口,描述了个ฐ“小康”社会:“今大道既隐,天下为家,各亲其亲,各子其子,货力为己,大人世及以为礼,域郭沟池以为固,礼义以为纪,以正君臣,以笃父子,以睦兄弟,以和夫妇,以设制度,以立田里,以贤勇知,以功为已。故谋用是作,而兵由此起。禹汤文武成王周公由此其选也。此六君子者,未有不谨于礼者也๣。以着其义,以考其信,着有过,刑仁讲让,示民有常,如有不由此者,在埶者去众以为殃。是谓小康。”

这里所说的“大同”是禹以前的社会,财产公有,天下为ฦ公,人尽其才,毫不利己,是原始的共产主义社ุ会;“小康”则是禹汤文武成王周公的时代,虽然“大道已隐,天下为家,各亲其亲,各子其子,货力为己”,但毕竟是以礼ึ治天下,是理想的礼治社会。大同社会是孔子的理想,小康社会更令孔子向往。

古往今来,关于“大同”社会的描述,吸引了不少进步思想家,成为人们向往的目标。

近代康有为写大同书๰,视为政治改革的最终理想;孙中山提出“天下为公”“世界大同”的口号,为鼓舞革命走向成功。

然后,礼运提出“修十义治七情”的命题๤。“何谓人情?喜怒哀惧爱恶欲,七者弗学而能。何谓人义แ?父慈,子孝,兄良,弟悌,夫义,妇听,长惠,幼顺ิ,君仁,臣忠,十者谓之人义。讲信修睦,谓之人利。争夺相杀,谓之人患。故圣人所以治人七情,修十义,讲信修睦,尚辞让,去争夺,舍礼何以治之?饮食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。死亡贫苦,人之大恶存焉。故欲恶者,心之大端也๣。人藏其心,不可测度也,美恶皆在其心,不见其色也๣,欲以穷之,舍礼何以哉?”

再把“礼”与“五行”联系起来:“故人者,其天地之德,阴阳之交,鬼神之会,五行之秀气也。”既ຂ然人是五行精气的会聚,自然“礼ึ”要达于“五行”,使人心之ใ“五行”顺布。

“五声六律十二管,还相为宫也。五味六和十二食,还相为质也。五色六章十二衣,还相为ฦ质也。故人者,天地之心也,五行之端也,食味别声被色而生者也๣。”

人心感于五行,在于音乐,在于食味,在于色彩。如果觉得“美”,就是“五行顺ิ布๧”,反之就会觉的“丑”。

“礼”作用在人际关系上,使人际关系顺和。“故圣人作则,必以天地为本,以阴阳为端,以四时为柄,五行以为质,礼ึ义以为器,人情以为田。”礼的最终目的,是“国有礼ึ,官有御,事有职,礼有序。”

中庸篇阐述“中庸之道”,提出人性修养的教育理论。

郑玄注曰:“中ณ庸者,以其记中ณ和之为用也;庸,用也๣。”

北宋理学家程颐๖在河南程氏遗书๰中说:“不偏之ใ谓中,不易之谓庸。中者,天下之ใ正道,庸者,天下之定理。”

南宋理学家朱熹在四书集注中说:“中者,不偏不倚,无຀过不及之名。庸,平常也。”

中庸之道即忠恕之道。“忠恕违道不远,施诸己而不愿,亦勿施于人。”要求人们从忠恕之道做起。子事父以孝,臣事君以忠,弟事兄以敬,交朋友以诚,此即忠;“施之ใ己而不愿,亦弗施于人”,此即恕。

明末清初杰出思想家顾炎武在其日知录中说:“然则忠恕,君子之道也。”

中庸之“道”,包括以下内容:

道不远人,人不离道。远人者非道,离道者非人。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也,可离非道也。故虽独处隐微,亦不当离道,虽不见不闻,亦不能ม不存戒慎恐惧之心;

二道是天命的体现。“道”有神性,高高在上,鉴临人间。上天之ใ载,无声无臭。是故君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惧乎ๆ其所不闻。莫见乎ๆ隐,莫显乎ๆ微,故君子慎其独也;

三“道”即中和中庸之道。喜怒哀乐之ใ未发谓之中,发而皆中节谓之ใ和。中也者,天下之大本也;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๣。致中ณ和,天地位焉,万物育焉。舜“执两ä用中”;颜子“择乎中庸”;南方之强“宽柔以教”,刚柔相济之中庸;出世入世富贵贫贱上位下位之中庸;

四“道”有不同层次:是“君子之道”。本诸身,征诸庶民,考诸三王而不缪,建诸天地而不悖,质诸鬼神而无疑。百世以俟圣人而不惑,质诸鬼神而无疑,知天也;百世以俟圣人而不惑,知人也。是故君子动而世为天下道,行而世为天下法,言而世为ฦ天下则,远之则有望,近之ใ则不厌。君子之道,暗然而日章;小人之道,的然而日亡。君子之道,淡而不厌,简而文,温而理,知远之近,知风之自,知微之显,可与入德矣。二是“圣人之道”,即般人须ี臾不可离的道。不过,般人处于百姓日用而不知,唯圣人知之,所以圣人达到了很高的境界ศ,“洋洋乎,发育万物,峻极于天,优优大哉。礼仪三百,威仪三千,待其人然后行。”

五得道者有德,有德者为政,德政合。德字的古文是“悳”,从直从心。苟不至德,至道不凝焉。苟无其德,不敢作礼乐焉;虽有其德,苟无其位,亦不敢作礼乐焉。大德必得其位,必得其禄,必得其名,必得其寿故大德者必受命。

所谓“五达道”即“君臣也,父子也๣,夫妇也,昆弟也,朋友之交也”。处理这五方面的关系准则:“君惠臣忠”“父慈子孝”“夫义妇顺ิ”“兄友弟恭”“朋友有信”。

“五达道”的实行,要靠“三达德”,即智仁勇。做好“三达德”,达到中ณ庸的境界,要靠“诚”。

“诚”是天道的本然属性。中ณ庸认为ฦ,“诚者,天之道也。”它与天俱来,“自成”无依,超越万有。天地万物在产生时,便具有了天然的本性。它作为万物生化的终极依据流行于万物之ใ中,生生不息,从不间断,与万物相伴终身,“不可须ี臾离也”。

中庸还认为,天道之ใ自然本质的“诚”,并非是死寂的,它具有自觉的功能,也๣就是说,万有旦ຆ达成对其自身内在“诚”的完全体认,这种内在的本性就会自觉地显发出来,所谓“自诚明,谓之性”就是这个意思。中庸以圣人为例,对“至诚”之性的自觉显发做出如下解说:

是“诚”能尽性。“唯天下至诚,为ฦ能ม尽其性;能尽其性,则能ม尽人之ใ性;能尽人之性,则能尽物之性;能尽物之性,则可以赞天地之ใ化育;可以赞天地之ใ化育,则可以与天地参矣。”

天命之ใ谓性,圣人能够体认天道的“诚”,故其能极尽天赋的本性;既然能够极尽天赋的本性,就能够兴养立教,极尽众人的本性,于是“修道之谓教”;既然众人天赋的本性能够得到发挥,那么众人就能够樽节爱养万物,以极尽万物之性。

尽人之性,尽物之ใ性,均是合乎天命之性,顺万有之本性而行,亦就合乎天道,率性之谓道。

二是至“诚”能ม化。“曲能有诚,诚则形,形则著,著则明,明则动,动则变,变则化。唯天下至诚为能化。”

做到“化”很不容易,只有圣人才能如此。“化”的过程,即圣人通过启发和诱导,达成对全体“诚”的体认,此即所谓的“自明诚,谓之教”;达到对全体“诚”的体认,就能积中发外,形于四体;形于四体,就能ม容止显著;容止显著,就能光辉四照,灿烂光明;灿烂光明,就可以将其付诸于行动;有了行动,就可以改变自身,最终成圣。

“至诚之道,可以前知。国家将兴,必有祯祥๷;国家将亡,必有妖孽;见乎蓍龟,动乎四体。祸福将至,善必先知之,不善必先知之ใ。故至诚如神。”由于圣人实现了对“诚”的完全体认,故而可以达到与天道冥合为的至高境界,能见性,观照天地万物,国家兴亡,个ฐ人祸福之机微,可了然于心,有所感,则如响随声,极其神妙。所以至诚如神,可以前知了。

目录

目录

序十三经的由来与演变

第章玄妙而神秘的周易

人更三圣世历三古

二阴阳谓之道

三“易学”的兴起和影响

第二章上古祖๢先的声音尚书๰

扑朔迷离话古今

二与祖先的艰难对话

三从敬天到敬德的路程

第三章来自远古的理想周礼

聚讼千年论周礼

二天下大同的理想蓝ณ图

三礼ึ乐文化的形成和影响

第四章从大同之治看礼ึ记

众说纷纭论礼记

二古人的文明准则

三儒家的理想境界ศ

第五章贯穿生死的人生仪礼

家家都有本经

二繁文缛礼谓之ใ教

三追根溯源论礼乐

第六章教人温柔敦厚的诗经

王官采诗和孔子删诗

二四始展开生活画卷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十三经概览